纯文本配置还是注册表
我们知道Unix/Linux下的程序配置文件从来都是纯文本的,你可以自由地修改和查看,他们也没有什么什么XML之类的玩意(参看XML的这两篇文章:一,二),这个最重要的Unix文化(参看Unix传奇下篇)40多年来就这么沿续下来了。我很佩服Microsoft的创新能力,一会儿用INI,一会儿用注册表,一会又是用XML,这就是Windows的编程中那“强大”的创新。在网上又看到有人在争论为什么用注册表而不是纯文本,所以,写下这篇文章。
目录
引入注册表所谓的原因
我的观点
纯文本配置文件的好处
真正的原因
引入注册表所谓的原因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为什么微软觉得要使用注册表而不是ini文件,下面是一些其列出来的ini方面的毛病:
ini文件不支持Unicode
ini文件的安全权限不够
ini文件在多进程下存取会有问题
如果一个进程锁上了这个文件,另一个进程就无法获得,只能出错。
ini文件只能包含字符串,无法使用二进制
解析ini文件相对来说性能比较慢,第一次读写都需要把整个文件读入内存,然后再写回去。
in ...
Fix Bug的五个阶段
下面的文章和《各种流行的编程方式》有异曲同工,请你不要理解错了。本文来源,翻译如下:
——————————————————
一个非常严重和困难的bug,能够成就一个饱经沧桑深受压力的有经验的专业程序员的职业生涯。经受这种考验的创伤程度,相当你受到了一次严重的身体伤害,离婚,或是家庭成为的离世。
研究人员在研究了计算机编程心理学后,得出了一个程序员们在解决一个困难的bug时的心路里程。这些不同的境界,很像为大众所知的Kübler-Ross Stages of Grief(这个模型描述了人对待哀伤与灾难过程中的5个独立阶段(否认,愤怒,耍赖,抑郁,接受)。绝症患者被认为会经历这些阶段),而且原因都很相似。就好像死亡所伴随的悲伤一样,fix一个bug是一个过程其初始化了一个事件,一开始是拒绝相信,其造就了你苦闷的情绪并开始逐步影响你的心智。这种苦闷的情结果会让你纠结要努力忍受,最终会你会找到一个满意的结果。
了解下面这几个bug-fixing的阶段,会让我们更好的生存下来,并持之以恒,最终带来……关闭我们所有的bug的结果。
第一阶段:抵触
本阶段的状态: 多疑 Skeptical. 生气 ...
程序员那些悲催的事儿
在StakeOverflow上有这样一个贴子叫“Confessions of your worst WTF moment”(WTF就是What the fuck的缩写),挺有意思的,我摘几个小故事过来,希望大家在笑过之后能从中学到什么——所有的经验都是从错误中来的(我在其中加了一些点评)
我们公司的软件是给警察局用的,那是一个对用来处理被逮捕的人的系统,此系统还需要收集脸部特征和指纹信息,并且,这个系统和会向FBI的系统提交这些信息。当我们在测试这个系统的时候,我们一般都是用我们自己的指纹,当然,数据库联着的是我们的测试数据库。不过,有一次,在我们测试完后,我们忘了把系统切换回生产库,于是我们的测试数据库就联上了生产环境,于是我们的指纹信息和照片就散布到了其它系统中……清除我们警察局这边的还好办,但是,你需要波士顿警察局警司去法院签字才能从FBI的数据库中清除我们的信息。
点评:测试环境和生产环境的数据不要混在一起。
有一次,我需要向新系统中导入一堆数据,因为数据量太大,需要5个小时,只能在夜里来干,在系统需要正式使用前2个小时,数据导完了,此时是凌晨4点。随后,我需要删除 ...
“火柴棍式”程序员面试题
有时候,有些面试题是很是无厘头,这不,又有一个,还记得小时候玩的的“火柴棍游戏”吗,就是移动一根火柴棍改变一个图或字的游戏。程序面试居然也可以这么玩,看看下面这个火柴棍式的程序面试题吧。
下面是一个C程序,其想要输出20个减号,不过,粗心的程序员把代码写错了,你需要把下面的代码修改正确,不过,你只能增加或是修改其中的一个字符,请你给出三种答案。
int n = 20;
for(int i = 0; i < n; i--){
printf("-");
}
不要以为这题不是很难,我相信你并不那么容易能找到3种方法。我觉得,如果你能在10分钟内找出这三种方法,说明你真的很聪明,而且反应很快。当然,15分钟内也不赖。不过,你要是30分钟内找不到三种方法,当然,不说明你笨了,最多就是你的反应还不够快。嘿嘿。就当是玩玩吧。
下面是我的答案:
//第一种解法:在for循环中给n加一个负号
for(int i = 0; i < -n; i--)
//第二种解法:把 n 初始化成 -20
int n = -20;
//第三种解法:把for循环中的 i 初始化成40
for( ...
可视化的排序过程
下面是一个日本程序员制做的一个可视化的排序过程,包括了各种经典的排序算法,你可以调整速度和需要排序的个数。酷壳以前也介绍过几篇相关的文章 一个排序算法比较的网站,一个显示排序过程的Python脚本 关于各种排序算法的运行复杂度比较,请参看Wikipedia的排序算法比较。
&lt;br /&gt;
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大学生活
下面看到某国外的同学描述的自己的大学生活,呵呵。做一下解释,
正常的生活是,10点到17点上课,17点到22点是放松和work(chill相当于relax),22点到凌晨1点是社交活动,然后睡8小时。
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的生活是,只要你脑子还在转就work,脑子不转了,就睡2小时。(
原来,国外的计算机大学的同学们在大学时就已在疯狂工作了,课都不上)(work是在校的学术作业项目(谢谢网友rho指正))
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大学生活
不过,看了一下上面的代码,我发现了两个问题:
sleep(2),在posix下是秒,在windows下是毫秒。
(hour >= 22 && hour < 1) 这个表达式永假。正确的是(hour >= 22 || hour < 1)
当然,我们并不能下结论——该同学的在学校里并没有学好编程。因为,你不知道Sleep 和 && 有没有被重载了。(你要把&&在某些情况下重载成||的行为也不是不可能 。注:在c++中,你无法重载 ...
中国仍是IE6的重灾区
“IE6于10年前诞生,现在应该是我们同IE6告别的时候了。”微软公司日前推出IE6倒计时网站(the Internet Explorer 6 Countdown,网址为www.ie6countdown.com),旨在尽早淘汰IE6,让用户升级到新版IE浏览器。
值得注意一点的是,在这张百分比图上所显示的目前仍在使用IE6浏览器上网的百分比第一的是中国——34.5%,这个符合我国国情——什么都要争第一。我国人口世界第一占全世界1/4,网民也是世界第一,还在使用IE6的网民占全世界的1/3,可以我国网民的严重落后。根据CNNIC今年的报告,我国现有4.5亿网民,34%也就是1.5亿用户,也就是说你身边每三个人中就有一个在用IE6。而中国的IE6网民占全世界使用IE6网民的一半。
另外,我发现亚洲是重灾区啊,包括中日韩台印都很猛啊,看来微软在亚洲的营销的确不错。
我查看了一下Coolshell.cn的2011年到今天为止访问统计,排名第一是的Chrome(41.5%),第二位的是Firefox(23.22%),第三位的是IE8(10.7%),第四位的是IE6(4.8%)。IE6的IP数 ...
Google图片搜索下的的C String
周五了,来轻松一下。如果你在Google的图片搜索里搜索“C String”,你会看到很多相当Sexy的图片,C String真是很性感,丁字裤(T String)已经算不了什么了,看了一下图片,才发现原来还有男士了,太猛了。
如果C String是这个样子,那么,其尾部应该有null终止符,而且最危险的是缓冲区溢出(Buffer Overflow)。哈哈。
一些有意思的贴子和工具
又到了介绍各种杂项的时候了,正如以前的这三篇(这篇,这篇,和这篇)文章一样,本篇文章也给你介绍一些最近出现的一些有趣的东西。希望你能喜欢。
先说找工作吧,电影《该页无法显示》里的那个facebook主页上的招聘网页上是列了一堆问题,你可以去看看,你可以使用c/c++,Erlang,Haskell,Java,Perl,Python,PHP,Ruby来解题,不过只接受Unix/Linux下的版本, 不接受Windows的版本。无独有偶,DropBox的招聘网页上也是些算法题,大家可以过去看看,不过需要翻墙。(现在,对于美国互联网企业来说,如果你没有被C2C,说明你根本不存在,如果你没有被墙,说明你还不算成功)
接下来给大家介绍一些文档和教程吧,都是英文的。
Java和C#的完整比较。这是一个相当完整的比较Java和C#语言的网页。很有意思,有助于你了解Java和C#的各种特性和不同。
SQL 性能调优。这个文档覆盖了IBM DB2, MySQL, Oracle,PostgreSQL 和 Microsoft SQL Server。不过这个电子书还没有 ...
另类UX让你输入强口令
$(document).ready(function() { $("input:password").nakedPassword({path: "http://www.nakedpassword.com/np_images/"}); });
昨天和大家说了一下关于口令破解的一些东西,那篇文章告诉我们需要设置一个比较强的不易破解的口令。
今天在网上看到一个强大的jQuery插件,叫NakedPassword,其通过“强大的用户体验”让你输入一个比较强且不易被破解的口令。虽然有点另类,但是我个人相当欣赏这个UX,因为UX实在是太到位了——只有你输入的口令比较强,图片中的女人才会脱光衣服。
下面是演示:
请输入你的口令(输入时出现效果)
这个例子和以前的那个例子一样,告诉你UX设计是重要性。
微软用新浪来当反面教材
微软的IE的Blog发布了这样一篇文章,以此来展示IE9是如何过滤广告和ActiveX控件的功能。其使用了“新浪”来做为反面案例,新浪并不是第一次成为反面案例了,之前就有人用新浪等网站来表明中国的网站的设计是怎么个烂法。呵呵。伟大的新浪。
下面是新浪的在IE9下没有开启过滤的样子,我们要吧看到满天飞的flash,广告,还有视频……
新浪网站没有使用IE9的过滤功能
下面是开启了过滤功能后的新浪网页(个人感觉还是那么乱,没办法底子太差了)
IE9开启了ActiveX过滤功能后的新浪网页
中国的C2C模式
C2C不是电了商务里的C2C,而是Copy to China的缩写,以前,我们以Made in China著称,现在我们会以C2C著称。toxicat制作了下面这个图片(源图),大家慢慢欣赏,我相信,如果要把所有的C2C都列上去的话,那么,可能会上很长的一个图片。还记得那篇为什么中国的网页设计那么烂?吗?呵呵。何止是互联网,其它东西不也是C2C吗?
————————————————
与此同时,路透社报道: 美国将百度列入“恶名市场”名单 – 美国政府周一再次将中国最大网络搜索引擎百度列入假冒和盗版产品的年度“恶名市场”名单。美国企业界希望此名单能促使美国国会对这些“流氓网站”采取行动。(BBC:与百度一同被列入此名单的还有淘宝、北京秀水街、北京海龙电脑市场、上海杨浦颐高数码城、深圳罗湖市场、香港女人街、义务小商品市场、91.com,以及TV Ants)
(全文完)
破解你的口令
在网上看到一张口令破解的表格,如下所示(第一列是口令长度,第二列是全小写的口令,第三列是有大写字母的口令,第四列是又加上了数字和其它字符的口令)
如果你想知道自己的口令花多少时间可以被破确,你可以访问下面这个网站:(更新2011/3/2晚10点15)
http://howsecureismypassword.net/
这里先说一个这里说的口令破解。一般来说用户的口令都是以MD5编码加密放在数据库里的,MD5是不可逆的,所以,当你拿到你一串被MD5后的字串,你可以使用暴力破解——穷举所有的可能口令的MD5字串,然后和数据库里的对比,比对了你就知道口令了。当然,你一定要清楚,在某些审查很严重的地方,互联网内容提供商不一定会把你的口令以MD5加密,甚至就是明文(Plain Text)保存,所以你还需要小心,关于如何设计你的口令,请参看这篇文章。
从上面这表格我们可以看到,你的口令最好是在8个长度以上,而且一定要有在小写和数字,最好再加上其它字符,这样你的口令被破解的时候最需要463年,这样就比较安全了。当然,如果你的口令使用了一些常用的单词,那就另说了,现在破解口令一般都不会使用暴力破解 ...
如何调试makefile变量
六、七年前写过一篇《跟我一起写Makefile》,直到今天,还有一些朋友问我一些Makefile的问题,老实说,我有一段时间没有用Makefile了,生疏了。回顾,这几年来大家问题我的问题,其实很多时候是makefile的调试问题。所以,就像我在之前的那篇关于GDB的技巧的文章中做的一样,在这里向大家介绍一个小小的调试变量的技巧。相信一定对你有用。
对于Makefile中的各种变量,可能是我们比较头痛的事了。我们要查看他们并不是很方便,需要修改makefile加入echo命令。这有时候很不方便。其实我们可以制作下面一个专门用来输出变量的makefile(假设名字叫:vars.mk)
%:
@echo '$*=$($*)'
d-%:
@echo '$*=$($*)'
@echo ' origin = $(origin $*)'
@echo ' value = $(value $*)'
@echo ' flavor = $(flavor $*)'
这样一来,我们可以使用make命令的-f参数来 ...
打印质数的各种算法
打印质数的算法应该是学习计算机编程的一个经典的问题,在这里想给大家展示一些方法,相信这些方法会对你的编程有一定的启发作用。请你注意几点,
实际应用和教学应用有很大的差别。
最后的那个使用编译时而不是运行时的方法大家可以重点看看。
目录
教科书的示例
较好的算法
实际应用的算法
使用编译时而不是运行时
教科书的示例
首先,先给一个教科书的示例。下面这个示例应该是教科书(至少是我上大学时的教科学)中算法复杂度最好的例子了。其想法很简单,先写一个判断是否是质数的函数isPrime(),然后从1到n分别调用isPrime()函数来检查。检查是否是质数的算法是核心,其简单的使用从2到n的开根的数作为除数。这样的算法复杂度几乎是O(n*log(n)),看上去不错,但其实很不经济。
#include <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bool isPrime(int nr)
{
for (int d = 2; (d * d) < (nr + 1); ++d){
...
(麻省理工免费课程)计算机科学和编程导论
镜像说明:本文原图均不能正常访问,调整过程中,根据视频链接对应的封面图补充了本文的图片,不一定是原博文所采用的图片,文中的优酷链接均已失效,为保持内容一致就继续保留吧————2024年2月20日
以前本站推荐过麻省理工的C/C++的课程,今天在他们的网站看到上有一组关于计算机科学和编程导论的免费公开课(视频是Youtube的),我看了几个课程,我觉得讲得很系统啊,而且有一点一通百通的感觉。虽然是理论课,但是可以感到我国的教育还是有很大差距的。这个组课程推荐给大家(需要翻墙),视频都有字幕,计算机科学系毕业的同学应该会很容易听懂。强烈推荐。(网友Aslan指出已经有人搬运到优酷上了,链接在这里,遗憾的是没有字幕,另外,不知道为什么会说是Python学习)
1: Introduction and Goals; Data Types, Operators, and Variables
Youtube(英文字幕)
优酷(无字幕)
...
敏捷水管工
本文来自Terazen Technology Inc的创始人+CTO的 David Ing的《Agile Plumbers》(这也墙?),我的其文中的这个帮事翻译过来(和前些天发的SOAP的S是Simple异曲同工)。
也许你会觉得这个比喻不恰当。但我想告诉你的是,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教条主义和以方法论为中心的危险。十条不错的编程观点中第一条—— The only “best practice” you should be using all the time is “Use Your Brain”.
————————————————————
(门铃响……)
事主:啊, Agile 水管工吗? 请进,感谢谢你们这么快就来了——这的确很紧急,我这真是很乱。
水管工1: 先生,没问题,我们就是敏捷的。在我给你做Presentation前,我先给你介绍一下我的两个同事。
事主:Presentation?啊,我们有时间吗?这的水已经流得到处都是了……
水管工1:……先生,我们必需坚持这个。我们只是想保证你能成为动态搜寻解决方法的一份子。你是我们的 champion spon ...
再谈敏捷和ThoughtWorks中国咨询师
目录
前言说明
基本观点
对于敏捷方法论的观点
对于ThoughtWorks咨询师的批评观点
关于ThoughtWorks和InfoQ给我的信
前言说明
之所以用了“再”,是因为之前的两篇文章——
我在《那些炒作过度的技术和概念》中批评了ThoughtWorks中国咨询师的咨询方法是以一种接近于教条、炒作、洗脑和电视购物的方法(虽然我心底觉得有时候有时候更像传销),当然,批评是没有意义的,所以我也给了中国ThoughtWorks那些年轻的咨询师们一些我认为有建设性的建议。
我在《TDD并不是看上去的那么美》一文中列举了一些在实际中使用TDD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和难题,以此来告诉大家在使用TDD时需要注意的东西。就像是在《结对编程的利与弊》说的一样,只有真正知道一件事情的利弊,你才能用好它。
当然,这两篇文章都不可避免得招来了ThoughtWorks咨询师和Agile信仰者们的很多回复,我也有开始沉不住气回复了很多,当然,有一半以上的不是学术上的讨论,而是对我个人的攻击。甚至,在这两篇文章发布后,酷壳(Cool ...
[转]TDD到底美还是不美?
下面的文章转自Todd Wei 的《TDD到底美还是不美?》,对于这篇文章,我个人能过透过作者的观点感受到他的项目中使用TDD的难点,同样可以感受到作者内心的纠结。不管怎么样,我能够感到作者Todd Wei在独立思考,独立思考总是好的,因为那是走向成熟的必要条件。(另,大家可以移步过去看看相关的评论,挺有意思的)
————————————————————————————————————
最近CoolShell上的一篇《TDD并不是看上去的那么美》引起了敏捷社区的高度关注和激励辩论。今天,InfoQ甚至专门举行了一个“虚拟座谈会”《TDD有多美?》,几位国内敏捷社区的名人专门就此问题展开了深入地讨论。不论结果如何,这个纯技术的探讨精神还是非常值得赞赏的。事件实际上可以简单地归纳为“一个有一定影响力的开发人员质疑TDD,一群敏捷社区名人对TDD进行解释和辩护”。现在,就让我坚定地站在CoolShell一边,为对TDD的质疑和批判添砖加瓦吧!
TDD的核心理念是什么呢?第一是Specification by Example,即把测试用例作为表达需求的一种方式。传统的需求表 ...
Stack Exchange 的架构
近日,Stack Exchange系统管理员blog上发布了一篇关于Stack Exchange的架构一瞥,其包括了Stack Overflow, Server Fault 和 Super User的 Stack Exchange 网络。注意最后一个关于人员的配置。希望能给大家一些相关的参考。
目录
网络流量
数据中心
生产服务器
使用了的相关的软件和技术
程序员和系统管理员
网络流量
每月9千5百万个PV
每秒800 HTTP 请求
每秒180 DNS 请求
每秒55Mb 的带宽
数据中心
1 机柜 位于俄勒冈的 Peak Internet (用于chat 和Data Explorer)
2 机框 位于 纽约的 Peer 1 ( 用于其它的 Stack Exchange Network)
生产服务器
12 Web Servers (Windows Server 2008 R2)
2 Database Servers (Windows Server 2008 R2 and ...